威少支持者及球队失利,掘金战绩不佳责任难逃。
马龙教练因给予威少特殊待遇而遗憾下课,这一变动也让西部前五的球队在失去威少后展现出了更为出色的表现。那么,为何那些鼓励威少坚持自我、全力以赴的球队往往无法取得好的结果呢?而当威少离开后,球队反而能迅速走出低谷。那么,这个赛季掘金队的尴尬处境,是否应当归咎于威少的存在呢?
作为NBA历史上的三双王,威少的能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他能在顶级篮球联赛NBA中四个赛季场均三双,这无疑展示了他过人的实力。在职业生涯早期,威少就以其飞天遁地的打法和顶级的运动能力而闻名于同位置球员中。即使他的右膝遭受严重伤病,复出后的打法依然是大开大合,一度在2016-2017赛季的前20场比赛中,以场均31.2分、10.5篮板和11.3次助攻的数据领跑全队。
在21世纪10年代,威少是全能的代名词,也是许多人心中超级球员的代表。即使在32岁的时候,他仍然能够带领奇才队打入季后赛,并且还能贡献出色的数据。如果只看数据,威少无疑是球队的台柱子。
然而,现实却是自从2016年以来,威少带领的球队在季后赛中从未进入过第二轮。对于老球迷来说,季后赛是检验球星成色的重要舞台。真正的超级球星都能够在季后赛中力挽狂澜,而像威少这样季后赛表现不佳的球员,即使数据再出色,其超级球星的成色也会有所欠缺。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威少的打球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威迷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让威少做自己,必须给他足够的球权。”因为威少没有稳定的投射和无球得分能力,他只能持球进攻。这就要求球队的其他四人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来配置,即一个吃饼中锋和三个投手。而且,这些投手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投篮能力,还需要有出色的防守能力,因为威少的防守经常会出现失位的情况。
只有满足上述所有条件的阵容,才能充分发挥威少的战力。回顾威少巅峰时期的几年,他所效力的球队无一不是按照这个规律来配置阵容的。然而这样的配置虽然让威少打得很嗨,却也使球队陷入了“持球点太少—威少被放空或包夹—失误增加被对手抓住—输掉比赛”的死亡循环。比如在2016-2017赛季季后赛首轮,威少连续两场比赛得分40+,但雷霆队却全部失利。
当球队选择送走威少时,这个死亡循环便被打破。球队不再需要迁就威少的打法,可以重新构建更合理的篮球体系。雷霆、火箭、湖人、快船等队在威少离开后都重新找回了正确的方向。这也导致了本赛季这四支球队全部跻身西部上半区的奇景。
至于本赛季的掘金队,虽然前半个赛季威少的表现不错,是球队二阵容的主要得分手和第六人,但一旦与约基奇的配合出现错位,威少的缺点就会完全暴露出来。虽然约基奇具有强大的兼容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威少的不足,但约基奇与威少的组合并不能完全解决球队的根本问题。因此可以认为掘金后半程的低迷确实与威少的存在有些关系,但关系并不大。
归根结底,掘金队的问题在于签下了太多溢价合同和流失了实力角色球员。他们过于相信队内新秀的潜力而忽视了现实问题。因此我们不能将所有责任都归咎于一个36岁的老将身上。毕竟在职业篮球中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是永恒不变的。